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驶入“快车道”,国内保险业积极跟进,加速布局海外新能源车险市场。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布局新能源车险出海业务,主要涉及东南亚、欧洲、南美、中东等市场。 目前海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对较少,受限于赔付率不确定、维修效率低和车型数据不透明等因素,当地保险公司对新兴车型的承保意愿不强。而国内险企已在新能源汽车的理赔、定损、维修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新能源车险是国内财险公司的重要业务类别,拓展海外市场有助于险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险出海是一片充满希望的“蓝海”,但海面下暗流涌动,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险企能否将中国规模优势转化为本地化深耕能力。这是一场对科技实力、生态构建能力、跨文化管理和长期战略耐心的综合大考。 新能源车险出海步伐加快 随着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险企开始布局新能源车险出海业务,通过再保业务、技术输出、本土化合作等模式,为新能源车企出海提供保险服务。 比如,众安保险近日落地首笔海外新能源车险业务,成为中国首家开展海外新能源车险业务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中再产险与现代保险于10月下旬签署新能源车险出海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此前,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三家头部财险公司均已在海外落地首单新能源车险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车险业务是财产险业务的一个重要类别,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新能源车险业务成为各家险企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前国内新能源车险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因此不少头部险企将目光投向海外,拓展海外新能源车险市场,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而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持续扩大,为险企开展新能源车险出海业务提供了市场基础。 目前,险企拓展新能源车险出海业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欧洲、南美、中东等地区。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区域有一定相关性,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地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核心市场。 律商联讯风险信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戴海燕表示,当前海外市场普遍存在新能源车险供给缺口:当地险企因缺乏中国车型数据、维修网络不完善,要么拒保,要么收取高额保费,例如英国部分险企以“零件供应不足”为由拒保某车企车型。这种供需错配为国内险企创造了入场契机。 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戴海燕认为,虽然国内新能源车险市场的规模仍在增长,但竞争已趋向白热化。根据行业交流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收入1087.9亿元,同比增长36.6%,但行业长期面临的高赔付压力仍存。头部险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近饱和,相比之下,海外市场仍是蓝海,出海成为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然选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何小伟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服务本国企业出海是常见现象。国内保险公司与新能源车企已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车企一起“走出去”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体现。车险业务在险企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国内传统车险市场增长空间日趋饱和的背景下,将发展重心从本土红海转向海外新能源车险这片蓝海,已成为险企寻求新增长曲线的战略突破口与必然选择。 面临数据匮乏等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险出海对我国汽车产业拓展海外市场以及险企业务发展均有重要意义,但新能源车险出海面临数据匮乏与定价困难、服务网络不完善等难题。 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在监管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车险出海步伐。车车科技CEO张磊认为,每个国家的保险监管政策、法律体系及牌照要求各不相同,加之准入难度大、周期长,使得海外市场拓展异常艰难;当地消费者的投保习惯、对品牌的认知、对价格的敏感度都需要险企长时间理解和适应。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险的定价与理赔,需要依托长期的数据积累和成熟的维修网络,当前国内新能源车险出海在这两方面均还较为薄弱。戴海燕表示,新能源车险出海面临“数据孤岛”与模型本土化挑战,最大的难题是初始数据匮乏,险企在国内积累的数据和模型不能直接套用于海外市场。不同地区的气候、路况、驾驶习惯、车辆型号构成都存在差异,需要从头开始收集、清洗数据和建模,这是一个耗时耗力且成本高昂的过程。 张磊认为,新能源汽车的维修需要技术和配件,在海外建立或合作一个认可中国品牌车型、技术达标、价格合理的维修网络是一项巨大且复杂的工程。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不同地区的风险特征具有复杂性,这对国内险企提出挑战。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分析称,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风险具有全球普遍性,其风险等级会因环境差异而产生放大效应。例如,东南亚地区的高温高湿和南美、中东地区的炎热气候,对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构成严峻考验。基础设施差异则是另一大风险点,部分地区充电网络不完善、标准不统一,可能引发新能源汽车使用风险。 深化险企与车企协同合作 国内险企在新能源车险业务上已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具有进入海外市场的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新能源车险出海也面临较大机遇。未来,险企可加大与新能源车企在驾驶数据、维修网络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海外服务生态。 多家保险公司表示,看好新能源车险出海的发展前景。中国人保管理层近日在2025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从公司前期调研情况来看,汽车电动化趋势是全球性的,公司对新能源车险出海项目未来业务收入保持乐观预期。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险企开展新能源车险出海可先从当下国内车企投资建厂的重点海外市场切入,形成示范效应,再逐步向其他市场拓展。 张磊表示,新能源车险出海未来存在三种发展趋势:一是从产品出海到服务出海,险企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头部车企深度合作、绑定协同出海。车企本身在海外已经有知名度,合作可以降低渠道和获客成本。二是科技赋能成核心竞争力,谁能快速搭建数字化保险平台,打通投保、理赔、客服全流程,谁就能赢得车企与用户的认可。三是从车到生态,未来保险不只保车,还要覆盖整个新能源汽车出行生态,比如充电桩责任险、充电损失险、自动驾驶责任险、网络安全险、电池健康度保险等。 此外,张磊还认为,国内险企可与当地险企共同探索共保或再保机制。国内保险公司可先承担部分再保业务,把一定比例的风险和保费分回国内,由当地保险公司专注前端运营与理赔,实现风险共担、压力分散。 业内人士认为,险企可将在国内新能源车险业务方面积累的经验,向海外保险合作伙伴输出,提升其在当地新能源车险经营能力。戴海燕建议,险企可将国内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作为“出海”的核心竞争力,如成熟的数字化定价模型、事故车管理体系等,同时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和产品的本地化适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