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岚 凌晨两点的北京国贸,写字楼还亮着点点灯光。小陈奋战在电脑前,突然想起家里的猫砂见底了。她皱眉,按最快的快递时效,家里喵星人也得饿个半天。点开APP,她展颜,第一个商品的配送时效竟是"预计30分钟送达"。 与此同时,3公里外的合生汇骑手小王接到了一个猫砂订单。这是他今天接的第42单,按这个进度,有望获得月度累计订单数的阶梯嘉奖。 以上场景,是今年五月以来阿里、京东、美团们在即时零售赛道上掀起"补贴大战"的一个真实写照。一个新的消费时代正在热辣的夏日里破土而出,且改写着中国电商的下半场剧本。 1 爆发式增长与多方受益 阿里巴巴淘天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徐飞指出,目前京东、饿了么、淘宝三家平台的日单量突破2亿,较两个月前整整翻了一倍。这个数字从千万级爬到亿级,曾经用了整整三年。在此次增量中,淘宝闪购大概贡献60%。 同时,这次补贴过程将传统外卖业从餐饮扩展到非餐饮。从淘天集团的数据来看,非餐商品销售增长显著,有1200多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速超过100%,3000多个商家超26万个门店订单量超100%。其中,粮油米面增长335%,家庭清洁增长324%。这样的增幅甚至超过了历年双十一的同品类增速。 "一心饭团"的创始人孙菲则表示,因为赶上这波即时零售大促的流量,新店的订单和营收涨幅高达75%,老店也获得了25%到30%的订单增幅,且客单价基本上没有变化。从数据看,增量主要来自外卖部分,堂食和外卖的占比从去年的7:3调整为目前的6:4。 饿了么骑手王志强所在的合生汇站点,自五月来从100人扩到了150人,同时骑手们的收入也有了显著增长。此前新人收入为一个月五六千,资深单方骑手一个月八千到一万多不等。五月后因为平台活动,叠加饿了么公司给的高温补贴,有5-6名骑手上个月收入三万以上,15个人两万以上,总共70%的骑手工资超过了一万。 受益的不止是平台、商家和骑手。有不少学者认为在更宏观的层面,即时零售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市场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夏杰长认为,即时零售作为一个电商领域的模式创新,能够打造出新的消费场景,推动消费的增量和消费的持续扩张,这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曲创指出,即时零售将传统线下商铺的市场范围从一公里扩展到三至五公里,有益于线下实体商铺的发展。同时通过接入平台,线下商铺能够轻松地将消费者浏览、实际购买等交易信息数据化,便于进一步统计分析以提高销量——这是用平台经济的技术力量、数字手段来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案例。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强调,即时零售挖掘到了市场对需求便利性和选择丰富度的需求结合点。通过将外送的SPU扩展到全网,在这一结合点上找到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培育了大量新增消费者,同时稳固了很多消费者的即时零售习惯,对于促进既有消费和刺激新增消费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即时零售领域不断刷新的数据峰值表明了消费者的两个信心——对国内消费大市场内需增长的信心,以及对即时零售新消费新业态发展的信心。 2 为何能 “突然爆发” 为什么即时零售市场能在短短两个月内迅速爆发?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多位学者指出即时零售是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后产生的自然需求。 夏杰长认为,消费的需求正在向个性化、体验化、便利化、品质化等方面转型。消费者追求的不仅是消费的产品本身,更多地是消费所带来的体验感与获取情感效益。 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勇坚也强调,原来的电商主要是追求低价,现在则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便利的购买需求。 同时,人口结构因素也将保持即时零售需求的长期性。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提到,目前大部分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早已习惯借助网络开展各类消费活动。而从老年人口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速,老年人对生活的便捷性的需求也较高。这“一少一老”都对闪购在内的便捷服务有着潜在需求。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也指出,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以及城市布局中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分离,也导致了即时零售等大量近场电商的需求。 从互联网平台的角度,看到的可能是另一图景。 作为从业者,徐飞指出京东、淘宝等新进入外卖市场的竞争者,发力此次补贴是出于双重考虑:一是进入这个市场的需要。过去像美团、外卖市场占主导地位,新的进入者需要战略优势才能吸引用户、打开市场。二是培养新的外卖习惯,鼓励消费者通过外卖购买非餐产品。 胡麒牧、曲创等学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接近天花板,互联网平台面临着增长压力,需要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而即时零售是其中一个拓展方向。 还有学者认为,即时零售的爆发式发展源自各平台已有的前期基础,并让平台拥有的存量资源开发出新的价值。 曲创指出,淘天在2011年有了天猫超市,2016年有了盒马鲜生,已给即时零售提供了很好经验。李鸣涛提到,通过即时零售,平台可描绘出更精准的消费者画像——之前分散在电商、外卖、娱乐等领域的数据打通后,可更好地刻画消费者的复合需求。 另有学者指出,即时零售的迅猛发展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比如王勇等学者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可精准识别客户需求、配送分配、商品定价、服务匹配等环节。 3 如何走得更远? 有多位学者指出,政府应鼓励即时零售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李鸣涛认为,从政策层面上,应该促进即时零售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发挥其在带动就业、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价值。尤其在当前的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要鼓励投入,鼓励良性竞争。 欧阳日辉强调,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应鼓励市场竞争,有竞争才有提升。 王勇也认为,政府应为发展便捷经济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在发展便捷经济方面做的探索性创新的举措,减少没有必要的监管。 而在鼓励产业发展方面,各方不约而同地提到,将现有的以旧换新补贴拓展到即时零售领域是一个方向。 徐飞认为,从整个市场增量角度,从发展经济总量角度,建议以旧换新的政策拓展到消费者补贴领域。国家可研究出台服务消费的补贴政策,并由各地方具体落地。 欧阳日辉提出,国家补贴应对即时零售这种新业态一视同仁,应将即时零售的平台补贴与国家补贴协同。 同时有学者指出,在政府层面应加强即时零售相关的基础建设。 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的研究员王惠敏认为,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互联网服务的全面覆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等,为商业创新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李鸣涛提出,目前在城市的小区里设前置仓很难,政府可加强这方面的基础规划,以支持互联网平台对于线下实体设施的需求,让即时零售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并更好地赋能商业实体空间。 补贴的硝烟终会散去,但即时零售带来的便利与效率提升已深入人心。要让这场“夏日狂飙”行稳致远,不仅需要平台持续创新、商家积极拥抱、骑手获得保障,也需呼唤政策层面在鼓励市场发展、拓展补贴协同、优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保驾护航。 毕竟,让“即时满足”的灯火照亮更多角落,让飞速增长的产业惠及链条的每一环节,才是这场变革最值得书写的未来篇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