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口岸提效能 中越边境,南疆国门,群山环绕,山色空蒙。广西凭祥友谊关智慧口岸车流不息,繁忙有序。 “这是我们即将投用的自动化固定吊,可满足每天2880标箱的吊装需求。”7月11日,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永科指着自动化集装箱接驳区向记者介绍。 抬眼望去,5台蓝色的自动化吊机高高耸立,吊臂稳稳地装卸集装箱。下方的多台智能导引运输车整装待发,随时准备运输集装箱。据介绍,目前该集装箱接驳区设备正在联调联试,将于年底投入试运营。届时,集装箱接驳区将实现社会集卡与智能导引运输车的高效接驳,企业在口岸可实现“交货即走”“提货即离”,减少货物损耗,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这些智能设备的加速落地,源于友谊关口岸日益增长的通关需求。作为中越边境的重要枢纽,这里常年繁忙,尤其5月以来恰逢东盟水果旺季,榴莲等热带鲜果经友谊关入境,源源不断端上中国百姓的餐桌;而我国的电子产品、百货用品、机械设备等也从这里批量出口,奔赴东盟市场。 “目前,口岸日均通车量达1600辆,今年截至目前日均通车量最高达到2100辆。”韦永科感慨,一般口岸传统的通关能力是日均800—900辆,近年通过系统改造升级、海关优化通关流程等举措,友谊关的通车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为积极适应快速增长的通关需求,近年来,友谊关口岸试点启用出入境车辆边检快捷通关系统,之后更是升级边检快捷通关系统2.0版,并被国家移民管理局纳入“智慧口岸”建设标准。 据了解,友谊关口岸边检快捷通关系统2.0版,融合运用了人工智能、生物信息识别、数据可控交互等先进技术,出入境车辆、司机只需“预先备案、自主采集、快速核验”三步即可快速通关。 除了车辆通关环节的智能化,海关部门还通过搭建物流管控平台,实现了全流程的可视化与高效化。在友谊关海关监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友谊关口岸电子沙盘实时显示各道卡的通关情况,进出园区车流量统计、通关时效监控、预警信息等一目了然。 “我们创新建设了物流管控平台,通过这一个屏幕,就可以掌控整个场所的运行情况。”友谊关海关物流监控科科长盛伟善说,系统统计进出监管场所的车辆,并分为8个业务场景,每个场景多个环节紧密相扣,采集记录车辆进入凭祥市、经过的每一个节点、离开监管场所的相关信息。海关部门通过分析各节点的耗时,精准查找堵点,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 智慧化改革的成效,在企业的通关体验中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依托友谊关口岸‘秒通关’改革,通过‘一次备案+无感核验’模式,车辆通关时间压缩至15秒,整体效率提升75%,跨境物流成本显著降低。”广西良平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慧茹深有感触。在改革红利的驱动下,该公司的跨境电商及保税物流业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还开拓了新车保税出口、榴莲保税进口等创新业务。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